出品|搜狐科技
作者|郑松毅
马斯克的脑机接口业务版图,正在迅速扩张。
7月24日消息,据其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,向投资者展示的一份内部文件披露,“到2031年,公司每年有望为2万名患者植入芯片,年收入至少达到10亿美元。”
文件提到,Neuralink计划在未来六年内运营五家大型诊所,并至少推出三个类型的脑机植入设备。
其中,“心灵感应(Telepathy)”用于帮助因脊髓损伤、ALS或中风而患有运动障碍的人重获独立。“盲视(Blindsight)”用于帮助盲障人士恢复视力。而“深度(Deep)”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(如癫痫、神经衰弱)。
更详细的计划还包括,到2029年,Neuralink预计其“心灵感应”设备将获得美国监管批准,计划每年实施2000例手术,创造至少1亿美元年营收。至2030年,“盲视”将投入应用,年手术量增至1万例,年营收突破5亿美元。
这是首次基于Neuralink财务预测的详细披露。按业内对每台手术5万美元(约合人民币36万元)的保守估算,再加上6月最新一轮6.5亿美元融资完成,Neuralink现估值已达90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648亿元)。
“画饼”还是继续创造奇迹?
且不论如此宏伟蓝图是不是在“画饼”,单从疗效来看,Neuralink近年来的确创造不少惊喜。
创立于2016年的Neuralink,寄托着马斯克对“人机共生”时代的畅想。而这份灵感,正是来源于《神经漫游者》等科幻电影中描绘的人与机器深度融合的未来画面。
整体来说,Neuralink的初衷既有短期医疗目标(治疗行动、神经系统等疾病),也有长期愿景(增强人类能力、探索深层意识),让人类在面对技术飞速发展奇点时,仍能保持未来竞争力。
截止目前,Neuralink已成功完成9台患者植入手术,接受治疗患者主要为脊髓损伤及运动障碍人群。
通过“心灵感应”设备,患者重获与物理世界交互的能力,可以通过大脑直接操控鼠标、键盘等控制器,不仅流畅用“意念”玩马里奥赛车、使命召唤等游戏,甚至还可控制轮椅、机械臂,完成驾驶、写字等动作。
值得一提的是,就在本周,Neuralink成功达成一天内完成两台脑机接口植入手术的里程碑,此前手术通常以数月为间隔进行。
第二代手术机器人能够以微米级精度植入超薄电极线,且每根电极线植入时间较前代提速11倍(从17秒/根电极缩短至1.5秒/根),意味着相关植入操作已达到更高的稳定性和效率,也让Neuralink更有信心在短时间内处理多例患者。
从Neuralink对受试者的长期观察来看,接受植入的9位患者目前恢复良好,均未出现明显副作用,之前电极易脱离的问题也已通过技术改进解决。
这些受试者正在高频使用相关设备,数据显示平均每周使用时长约50小时,峰值更超100小时。
直至2026年的重点目标,马斯克希望能通过“盲视”设备让盲人重获光明,甚至进一步增强人类视觉能力,感知非可见光谱,如同《星际迷航》中的Geordi多波段视觉假体。
让全人类与AI集成
然而,马斯克对脑机的发展愿景并不仅停留于疾病治疗,而是想让全人类与AI“集成”。
一个月前,老马带着Neuralink团队开了一小时的发布会,他提出了对脑机接口的终极构想,“要打造一个能覆盖整个大脑(非运动皮层或视觉皮层等特定区域)的‘全脑接口’。 它将允许大脑与外部系统(如AI、云端或设备)直接交互,读取和写入大量神经信息。”
相较于现有设备,“全脑接口” 的目标是扩展到大脑的多个区域(如前额叶皮层、颞叶、顶叶等),覆盖数百万至数十亿神经元,且具备更高带宽,实现更广泛的认知交互。
如能实现,意味着人类可以通过接口快速上传思想、与AI协作完成复杂任务,通过“思想”直接与AI对话。用老马的话形容,“人类将全部变成超能力机器人。”
“未来,你可能会在几秒内学习一门新语言,而不需要花几年的时间。直接学会如何驾驶飞机和设计电路板,而无需再用漫长的时间训练。”马斯克在谈未来人类能力突破时表示。
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预期,马斯克给出的答案是2028年。
显然,对近三年内要做的技术攻克路径,老马和他的团队已有明确打算。
团队提到,当前技术挑战主要在于电极覆盖的神经元范围小,远低于人脑的860亿神经元。对大脑信号的采集无法做到完整且清晰,且影响数据传输的带宽受限,这是优先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针对以上,Neuralink计划到2026年将把植入芯片的电极数量提升至3000个,2027进一步提升至1万个。到2028年,这一数量将超过2.5万个,从而能够触及更深层脑区。
从业界关注度来看,这一番对人类本质可能产生的根本性改变,已然拉满大家期待。但重视技术现状与挑战,多数人对该目标仍持质疑态度。
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、微灵医疗创始人李骁健向搜狐科技直言,“这像是科幻故事”。
脑虎科技CEO彭雷,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“马斯克要将人类大脑与AI意识层面互联,但对于人类意识是如何产生的问题,神经科学界尚无明确答案,所以这个研究本身还需较长的时间。”
他进一步指出,“Neuralink大概率在2028年能做到更高准确率和移动速度的运动解码,更快速的语言解码。但对于更高级的感知和认知能力,可能需要等到2035至2045年之间。”
上一篇:一批煤企上半年业绩预降
发表评论